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易曉曄)“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”,良好的營商環境離不開司法的有力保障。6月13日,湘鄉市人民法院潭市法庭成功調解了一起涉企追償權糾紛案件,切實減輕企業訴累,加快企業資金回籠,為助力企業健康發展添磚加瓦。
2021年3月,原告某建設工程公司與被告劉某簽訂《項目施工承包責任書》,約定原告將其欲承包的國網某供電公司10千伏及以下農網工程施工項目分包給被告。原告承包到了新化縣象塘村配電網工程施工項目,根據雙方的約定原告將案涉工程交由被告實際施工。后因被告未及時支付民工工資及材料款,民工到當地人社局上訪,原告被迫墊付了民工工資,并為被告承擔了部分稅款,因被告一直未支付原告墊付的款項,原告訴至法院。
用心調解化糾紛,助力企業發展
為及時化解矛盾,切實減輕雙方訴累,承辦法官左強在開庭審理前,第一時間與雙方當事人取得聯系,深入了解案情,耐心傾聽雙方的訴求,找到了案件的癥結所在。承辦法官認為雙方有調解的基礎,隨即組織雙方進行調解。
調解過程中,被告劉某一開始抵觸情緒較大,認為原告違反合同約定在先,未實現承諾給被告的工程量,致使被告投入成本過高,虧損嚴重,并表示要另行起訴追究原告的違約責任。承辦法官憑借豐富的辦案經驗和扎實的法律專業知識,本著企業生存發展和維護雙方權益并重的原則,一方面向劉某耐心釋法明理“劉老板,根據合同約定,你未及時支付工人工資系違約行為,現你拒絕支付原告墊付的款項,不僅違反了誠信原則,同時也損害了對方的權益”,另一方面從雙方多年融洽的合作關系出發,溫和疏導雙方情緒,勸解雙方珍惜友好伙伴關系,不要因小失大,并告誡雙方在合同履行中均要誠實信用及時全面履行義務。
在承辦法官不厭其煩地傾力調解下,雙方氣氛逐漸緩和。承辦法官趁熱打鐵,對雙方進行“背對背”調解,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和解協議,由被告在三個月內一次性向原告支付墊付款項68000元。該案的成功調解,既有效緩解了企業資金周轉壓力,又打破雙方之間的僵局,為今后合作奠定了基礎。
優化營商環境永遠在路上,每一起糾紛的解決都是優化營商環境的司法實踐。今后,湘鄉市人民法院潭市法庭將繼續堅持和發展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踐行能動司法,主動擔當作為,助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,為轄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。
責編:馬志軍
一審:馬志軍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